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

校友新闻
位置: 首页 > 新闻 > 校友新闻 > 正文

顾德仁,1924年出生,江苏省苏州市人,中共党员、民盟成员、教授、博士生导师。1946年毕业于交通大学。1950年获得美国康奈尔大学硕士学位,并于同年10月回国。历任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电机系副主任、首任图书馆馆长,成都电讯工程学院二系系主任和学院副院长,1983年4月至1986年4月任成都电讯工程学院院长。

江南俊杰铸宝剑

顾德仁1924年出生在美丽的江南古城苏州,父亲是苏州一个小工厂主,经营一个制绸厂,家境殷实。他父亲不希望子女继承他的事业,鼓励顾德仁多念书,教导儿子别的什么都不用管,只管好好学习,“一心只读圣贤书”。

p2-1-1.jpg

少年顾德仁

从小就天资聪慧的顾德仁,成绩一直十分优秀。他初中在被誉为“交通大学的先修校”、有着千年历史的苏州中学求学。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顾德仁虽小,但也开始憎恨在中华大地上烧杀抢掠的“东洋鬼子”。到了“卢沟桥事变”,上了初中的顾德仁和同学们同仇敌忾,愈发痛恨无恶不作的日本人。

抗战开始时,在校学习的顾德仁也被迫到太湖边一个亲戚家短时间避难,后来辗转到上海。虽然这段时间耽误了学习,但是由于平时成绩比较好,初中还没毕业的顾德仁跳了一级,考上了上海著名的民立中学——著名科学家、中科院院士叶培大,香港爱国实业家邵逸夫等都曾在这里求学。

因为小时候打球受过伤,父母就不让顾德仁参加竞赛运动。但是,他受岳飞等古代民族英雄的影响,喜欢舞剑。他买了一把剑,每天晚上熄灯睡觉之前出来舞,虽然有同学嘲笑,但是在老师的鼓励下,他还是坚持舞剑。当时,语文老师还给他题了一首诗:

匣中宝剑作龙吼,堪如流水光如斗。提携起舞月正明,凉风飕飕寒生肘。国仇未报胡虏横,平生壮志休辜负。君不问,横磨宝剑十万口,此语至今犹不休。

强敌入侵、外辱不断。日本人的铁蹄肆虐了大半个中国。此时的顾德仁十分崇拜文天祥、岳飞、左宝贵等民族英雄,特别痛恨卖国贼,对国民政府在抗战中的表现也越来越失望。在他看来,必须走科学救国的道路,中国为什么打不赢?就是武器不行,科技不如人家。

1942年,顾德仁报考了位于上海“孤岛”的交通大学,并以电机系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被录取。虽然每天都在日本人刺刀的凛冽寒光下生活,但是交通大学的师生依然坚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同学们也特别刻苦学习,钻研知识。有位同学叫童志鹏,高考成绩排在电机系第三名,后来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其他许多同学后来都成为了行业领军人物。

四年的交通大学求学经历,顾德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他以后的发展储备了丰富的能量。大学毕业后,他先后在上海电话公司和航空公司工作两年。抗战胜利、举国欢腾,但是国民党政府却挑起了内战。顾德仁想暂时离开战火纷飞的大陆,去美国学习先进科学技术,等待有朝一日能报效祖国。

求学西方图报国

1948年,顾德仁开始向美国的几所大学申请攻读研究生。包括加州大学在内的著名学府都录取了他,但在交通大学电机系系主任钟兆林的建议下,他选择了位于美国纽约州伊萨卡市、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的康奈尔大学。

他告别了父母和新婚妻子,远渡重洋去美国深造。

p3-2.jpg

顾德仁初到美国租住的阁楼一角

由于没有考上公费留学,顾德仁只好自己筹集了900美元。交了学费,半年后他的钱就用得所剩不多了。导师给他找了一个兼职助理研究员的工作,起初工资比较低,但因为顾德仁做得不错,工资加到了每月300美元,在留学生中算比较有钱的。有了相对稳定的收入来源,顾德仁在美国安心攻读研究生。本来一年多就可以毕业的,因为半工半读,顾德仁就延长了一段时间才毕业。

那时,一项关于飞机高空飞行通讯信号中断的研究课题正处于瓶颈期,虽然研究所内的一位加拿大学者已找出了通信中断的原因,然而如何预测计算、避免信号中断,却无从入手。顾德仁立即投入到这个问题的研究中。他锲而不舍,运用数学变分法,终于找到了计算公式,不到一个月时间,使课题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一石激起千层浪,顾德仁的研究成果受到系主任、电波传播专家布罗士(Burrows)教授的嘉许和重视,并与他进行了亲切交谈,同时立即组织了计算人员、绘图人员协助他工作。

有人笑着调侃他:“自从你来了后,我们就忙得一塌糊涂,可被你害苦啦。”大家对这位黑头发黑眼睛的、仅有26岁的中国留学生刮目相看,纷纷竖起大拇指,称他为Genius in Residence(人间天才)。

1950年9月,他成为美国科学家荣誉学会会员,佩戴上了象征学术成就的金钥匙会章。他知道,科学就是积累、继承、突破和演进的过程,来自个人却属于全人类。

p4-1.jpg

异国的游子,岂能没有思乡之情、感恩图报之理?1949年8月,顾德仁参加了在美国的“中国留美科学家工作者协会”。钱学森的好朋友、后来成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的郭永怀烈士也是该组织成员。

这个被美国当局视为“共产党外围组织”的爱国进步团体,创办的会刊《科协通讯》经常报道中国国内情况。顾德仁常与留美青年一起认真学习并讨论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论人民民主专政》等文章。顾德仁平时讲话不顾忌,发表的赞扬新中国的言论得罪了某些人,一个亲国民党的教授曾找到他,要他说话收敛些,不要“胡说八道”。

1950年,美国政府拦住了准备回国的钱学森,并将其关进监狱。这在留学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也更加坚定了顾德仁回国的决心。美国FBI也曾找他谈话,还有一些组织密切监视他的言行,但是他想方设法突破重围和阻挠。

把国家利益当作最高标准去思考问题的人,才能获得最高层次的觉醒。1950年2月,顾德仁获得硕士学位后,著名的美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院士、电波传播专家博格(H.G.Booker)教授希望他继续深造,并愿做他的博士生导师。

那时候,祖国已经解放,顾德仁从《科协通讯》上看到国内东北人才奇缺的消息时,按捺不住似箭的归心。他放弃了免试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不惧危险和刁难,冲破重重阻挠,满怀憧憬地登上了回国的轮船。

他的心中,早已奏响了建设伟大祖国的嘹亮之歌。

坚定信念跟党走

“回家了!”顾德仁在心中呐喊着。罗湖大桥两侧站满了欢迎的群众,敲锣打鼓,跳着秧歌舞欢迎游子归来。彩旗花海组成了盛大的仪仗队。“欢迎你们,留学归来的学子”的横幅标语,那样热烈辉煌,那样气概明朗。从轮船三等舱走出来的顾德仁和留学归来的学子们心中热浪滚滚,感动不已。这是家的温暖,这是心魂的归处。他们要把自己的才智蓓蕾,一朵朵为祖国烂漫绽放。

归国学子住在广州南方饭店,当晚举办的专场音乐晚会为他们接风洗尘。辉煌、深沉而又激昂的音乐訇然响起,以《黄河大合唱》为基调的小提琴协奏曲,旋律热情奔放,充满了锥心的恨和刻骨的爱,它仿佛穿过时间和空间,穿过历史,穿过河流原野,在浩瀚宇宙间回荡。学子们心中震颤,热血沸腾,为国建功立业,是他们终身的奋斗目标。

这种热血沸腾,就如他在美国大学图书馆看到解放军重创英国军舰“紫石英”号时一样。100多年来,中国没有哪个党派敢严惩挑衅滋事的外国列强的军舰,只有中国共产党做到了,也只有中国共产党可以领导中国人民站立起来。自鸦片战争以来100多年中华民族蒙受屈辱时代的结束了,列强对中国的“炮舰外交”也结束了。

p6-2.jpg

新生的中国,新生的民族。所有的人都获得了新生,都昂首挺胸做起了主人,都对自己的未来、对祖国的明天充满了期待。顾德仁感到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他要将自己的所学全部奉献给朝思暮想的祖国。

当中山大学电机系系主任吴敬寰教授来到顾德仁下榻处招聘教师时,顾德仁说,“我想到东北去”。吴教授告诉他,现在南方解放了,同样缺乏建设人才,你到东北去是为人民服务,在广东一样也是为人民服务。于是顾德仁决定留下来,马上搬到吴敬寰教授家中住下,第二天就走上讲台,用智慧浇灌着希望。直到放寒假,顾德仁才到上海,把爱人和从未见过面的儿子接到了广州。

人生漫漫路途,是搏击岁月的奋斗和求索。至此,他把自己和祖国的高等教育事业捆绑在一起,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人才。

p7-2.jpg

1952年院系调整,顾德仁来到了华南工学院无线电系,任副教授、系副主任、图书馆馆长等。他知道,一个学者必须关注社会,洞察社会变化后面的力量。中国共产党党旗在黑暗中是光明,在阳光下是理想,是一切善良心灵的希望,是永恒漫长的追求。

顾德仁希望早日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华南工学院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多次找顾德仁谈话,建议他先加入民盟,再加入共产党。1954年顾德仁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而立之年的他自此一直紧跟党的步伐,和党一起共度难关、共同成长。

其实早在交通大学上学时,他就和当时地下党同志——冯绿荪有过交往,直到建国后才知道这位和自己同年入交大的同学的真实身份,对他的行事风格和胆略佩服不已。

坚持真理顾老总

1955冬天,他被派往清华大学,师从苏联专家萨波列金,学习电视技术。1956,全国院校调整,他来到新组建的成都电讯工程学院。

科学的精神是要创造一种成果,一种人类能够共同享用的文明成果。1958年起,顾德仁在担任教学工作的同时,开展了电视技术的研究工作。

世界上发达国家的电视事业,在二战结束后便蓬勃发展起来。1954年美国已有了与黑白电视兼容的彩色电视,即NTSC制式。日本亦采用该制式。苏联、法国于1967年开播彩电,采用调频技术传送色度信号,称之为SECAM制式;西德亦于同年开播,采取逐行倒相技术的PAL制式,与法、美并列为世界彩电三大制式。

我国从1958年开始试制出黑白电视机,完全照搬苏联制式与全套设备,在北京建立了第一个电视台。20世纪70年代初,国家决定搞“彩电大会战”,但又命令不许要一点外国的东西,否则便是“洋奴哲学”。学校就把正戴着“反动学术权威”大帽子的顾德仁抽调上来,担任了我国中西部地区十四省彩电研制攻关组的技术总负责人。大家称之他为“顾老总”,其实他更像是“救火队长”——哪里需要解决技术问题,他就赶赴哪里。

1972欧洲考察1.jpg

1972年,顾德仁随团赴欧洲考察

1972年底,经李先念副总理批准,我国组成了彩色电视制式赴欧洲考察团,顾德仁随团来到欧洲。他后来前瞻性地提出,电视技术数字化道路是今后电视发展方向。数字化具有信号处理能力强、抗干扰能力强、调整容易、可与电子计算机技术相结合、便于集成、图像清晰度高等优点,受到我国电视技术研究领域的普遍关注和赞同。

1973年初,我国决定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四座城市筹建全国第一批东、西、南、北四个点的彩色电视试播台,要求同年10月1日国庆节时正式开播。时间紧、任务重,怎么办?四川省立即成立了成都彩电试播台建台筹备领导小组,顾德仁担任筹备领导小组顾问。在他的指导下,中国西部第一个彩色电视机的方案蓝图诞生了!紧接着要把蓝图变成现实,他又直接领导学校一系电视教研室的科技人员,鏖战无数个日夜,攻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赢得了研制的最终胜利。从电播中心设备设计到发射的一切程序模件设计与全套技术设备,均出自成都电讯工程学院之手,显示了学校电子技术专业的雄厚实力。

演播室规划手稿.jpg

顾德仁的演播室规划手稿

1973年10月1日,成都电视台和全国其他三个台一起进行的彩色电视首次试播成功。这是中国电视事业史的一座里程碑。然而在1974年的冬天,天津召开的全国彩色电视制式研讨会,有参会者以权威姿态宣布采用“换相制”为我国国家彩电制式,宣称它是“不同于世界三大制式的崭新创举”。研讨会上鸦雀无声。

这时候,一个人在后座跃起,从容走上讲台,以严谨的科学分析与周密的数学推导证明了“换相制”只不过是PAL(倒相)制的改头换面。不管“换相制”提出者本人是否意识到这一点,它仅仅只是把相位转了个45°而已。在性能上不可能有任何优越性。如果将其定为国家制式,一旦传入外界,必将贻笑天下,被世界耻笑中国无人,全场愕然。

这人便是顾德仁,他舌战群雄,坚持真理、敢说真话的学者胆识令人钦慕。随着“四人帮”的垮台,这场论战也就此告终。PAL制被定为国家制式。历史毕竟是历史,有浊流才显出清浪,泥沙俱下,才是它的本来面目。

精研电视成宗师

顾德仁是电子科技大学信号、电路与系统学科创始人,是我国第一批从事电视技术研究的学者,主研完成了国家部、省级等部门10余项科研项目,获得多项嘉奖,其中在彩色电视技术及其电子相关技术领域影响深远。他也为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作出了贡献。

p16-1.jpg

数字彩色电视接收机技术鉴定会

顾德仁最早研制的成都彩色电视试播台主要的中心设备成果,于1978年获得了四川省科技奖。1986年他率先提出的“我国图文电视广播应摒弃图形制、采用更先进的代码制”的设想,得到广电部及电子部的支持。他负责的“代码制图文电视制式研究”课题,与朱维乐教授等同事一道努力,研制出一套采用自由格式的CPLPS图文电视广播系统,图文并茂,抗干扰力强,中外文兼容,通过了1989年的部级鉴定,获得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之后,顾德仁又瞄准熔多种高科技于一炉的新一代高清晰度电视,他所领导的研究小组,已对一种全数字式HDTV系统进行了方案论证,优化了算法和参数,并成功地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这些成果对于我国今后选择制订HDTV制式、开展硬件开发研究工作,均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顾德仁知道,科学只有在不断地创造中才能获得永恒的生命。人类自新的无穷生命力,不就蕴含在他所坚持的理想中吗?!

p21-2.jpg

1982年,顾德仁参加中国电子学会线路与系统学会第四届年会

证书2.jpg

顾德仁家里有块奖牌特别吸引客人的视线。就是顾德仁1996年获得的第四届广播电视科学技术大奖。该奖是为表彰在我国广播电视科学技术事业中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而设立的,每届全国仅有两位获奖者。近于耄耋之年的顾教授,1994年已经退休,颐养天年,怎么在1996年还能获得我国广播电视科学技术大奖?

顾德仁说,获奖者首先经个人申请,再结合提名与讨论,方出结果。而他自己从来没有个人申请过。为祖国的振兴鞠躬尽瘁的科学家,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顾德仁从事高等教育事业45载,先后讲授过电工基础、电路理论、半导体电路、电磁场、微波技术、天线与电波传播、有源网络及反馈放大器、脉冲与数字电路、电视技术、电视设备等诸多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他也是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第一批被国务院授予博士生导师的四个人之一,为祖国培养了大批电子事业高层次人才,包括博士生30名、硕士生数十名。

p21-3.jpg

顾德仁指导的博士生参加论文答辩

顾德仁一再强调博士在学位论文领域当居世界前列。1993年,他获得了四川省教育委员会授予的“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荣誉证书。多年来,他发表在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上和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的论文有40余篇。

1979年他主编并撰稿的《脉冲与数字电路》教材70余万字,再版了10次,共发行17万册,被全国高校理工科专业采用十年之久,获得全国1977-1985年度优秀教材二等奖。

魅力独具老院长

当得知自己和同事要去成都,与来自交通大学、南京工学院的师生共同建设新中国第一所无线电大学时,顾德仁十分振奋,心想自己的所学所长可以在祖国的大西南大展宏图了。

1956年,顾德仁来到成电时,学校周边还是一片稻田,大家吃住都在工棚,主楼还正在建设。后来担任成都电讯工程学院院长的王甲纲带着他学校里四处转,主楼5楼从两侧到中间有跳板。王甲纲径直走了过去,顾德仁从来没走过,心一横也走了过去。

顾德仁到成电不久,就全身心投入到学校的建设中去,担任了无线电系系主任,还兼任过电真空系系主任(后由王祖耆担任)。自此,他的一生就和这所大学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时代的潮流把人们推向光明的新时期,科学的春天给我国科学工作者带来了春风雨露。顾德仁走上了学校的领导岗位,1980年担任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副院长,后又任院长,直至1986年离任。

他说,从事科学工作的同时,还要担任行政职务,感到太忙了。他认为,要把学校办成高水平大学,必须与国际接轨。国门大开时,学校开始派遣留学生。第一批派出的年轻教师,顾德仁找他们一一谈话,他语重心长的教诲和对祖国炽热而醇厚的爱,烙印在每位年轻教师的心中。

作为院长的顾德仁,在工作记录本上写道:“每每夜晚伏案苦读,书海泛舟,思寻治校方略,良策百端,何者为最?思忖再三,聚才为最……故要求才若渴,要识才有目,要爱才有心,要护才有胆,要有容才有量……”

p14-2.jpg

p12-2.jpg

顾德仁会见外宾

p5.jpg

1983年,顾德仁访美期间拜访博格教授

顾德仁知道,增加学校的知名度,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环节。他率参观团出访美国、日本、德国等国,与他们建立友好关系,还邀请自己在美国留学时的导师来学校作学术报告。

顾德仁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关注出国人员的成长,对他们在国外学有所成感到欣慰。他胸怀坦荡大度,力排众议,把回国后有所为的青年教师从讲师直接晋升聘任为教授。如今,这些回国教师都成为学校各个学科的学术带头人,成为教学科研的中坚力量。

顾德仁为人谦和,他热爱学生,热爱同事,热爱祖国和科学事业,也热爱家庭。他以文天祥的《正气歌》为座右铭;他深谙儒家教育思想的精髓,乐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喜欢古典音乐,音乐使人伟大、欢乐、勇毅和坚定,他熟稔摄影艺术,追求崇高,创造完美。他在美国留学期间拍摄的风景照片,曾获得美国康奈尔大学摄影大赛二等奖。

p18-1.jpg

1996年,顾德仁参加国际CATV及卫星接收设备展览会

他坚持“讲科学、不信邪”的态度。年轻时代他对家里求神拜佛很不以为然,曾揶揄说:“烧了这么多纸钱,只见去,不见来,阴曹地府不要通货膨胀?”又说:“烧香拜佛福,就能得福?看来菩萨也爱钱财啊。”他主张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靠自己后天的刻苦、踏实、多思去掌握知识,他清楚“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一切都浓缩在几十年的学者生涯中。

他一生为人正直善良,清正廉洁,公私分明。1986年上半年,他的女婿和他刚好同在北京出差,周末相约一同去看望一位在北京的长辈。路途较远,但因为是私事,顾德仁坚决不让打车,并且告诉女婿为私事不能使用公家的资源。“父亲身上有种正气,让你不得不服他,就是使用公家的信签纸他都是决不允许的。”家人回忆起来这样说到。

2012年,当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问顾德仁除了电话之外是否还有其他联系方式,这位活到老、学到老的“90后”语出惊人:我有QQ号。随即,他便熟练地用QQ和对方视频、传送文件。

顾德仁认为,现在电视、计算机以及电话等融合到一起,这是大的发展趋势,电子科技大学在这个方面应该大有作为。

p23-1.jpg

一个人的一生如果和民族的复兴、祖国的昌盛紧紧联系在一起,那么,他的一生就将始终散发出耀眼的光芒,成就值得世人传颂的不朽诗篇。虽然已经96岁高龄,但是科学救国、科教兴国的火种,在顾德仁的心里始终未曾泯灭,并烛照至今!

博学多德,仁者必寿。我们衷心祝福顾德仁教授身体健康、福寿延年!


上一页 [1] [2]

清水河校区:成都市高新西区西源大道2006号电子科技大学主楼B2-602
沙河校区:成都市成华区建设北路二段四号电子科技大学主楼中326
联系邮箱:uestcaa@uestc.edu.cn;alu@alu.uestc.edu.cn

联系电话:028-61831046 / 61830927 / 83207318

  • 校友微信平台

Copyright © 电子科技大学校友会 1985-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503178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