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文化

成电拾忆
位置: 首页 > 文化 > 成电拾忆 > 正文


1960年我校召开的第一次科学讨论会,来自全国27个兄弟单位的254名代表应邀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充分展示了成电建校几年的科研成果,为学校的科研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体现了学校教学科研并重、理论结合实际、注重行业协作的科研传统。

一、科学讨论会召开的背景

成电建校之初,汇集了全国电讯方面的大部分专家,包括多位电讯技术和教育界的前辈和知名人士,如林为干、张熙、陈湖、周玉坤、童凯、陈茂康、许德纪、龚绍熊、吴敬寰、张铣生等。在全国大办无线电的形势下,学校贯彻实施“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积极开展以技术革命为中心的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如电子模拟计算机、多用途传真电报机、十门电子交换机等都属国内首创,有些指标甚至达到或超过了国际水平。为了检阅我校取得的科研成果,总结交流科研经验,促进我校科研工作的进一步发展,1959年11月4日,院务委员会扩大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我院举行第一次科学讨论会的筹备工作计划》,初步决定在1960年2月中旬举行成电第一次科学讨论会。

二、科学讨论会的筹备

为了科学讨论会的顺利召开,学校成立了专门的筹备委员会,由院长谢立惠任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及学术组组长,副院长王甲纲和院长助理林为干任副主任委员及学术组副组长,负责科学讨论会的领导和组织,并对重要的科研成果进行审查鉴定。

12月10日,筹备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初步确定了提交科学讨论会的主要报告题目、内容以及邀请的单位和嘉宾。拟提交会议的主要报告涉及教学、科研的诸多环节,包括党的教育方针的报告,工作总结和工作任务报告,培养师资的经验总结报告,教学、生产劳动和科学研究三结合的经验报告,厂、校、所协作的经验报告,建立实验室的经验,生产劳动与生产实习的经验等17个方面。拟邀请的单位50-60个,外地来宾100人左右,包括部属各兄弟院校,军委通信兵部所属有关研究所、工厂和院校,全国有关重点兄弟院校如清华、西安交大、上海交大、南京工学院、华中工学院、华南工学院、北京邮电学院,以及与我校有协作关系的工厂、企业、单位和在成都工作的苏联无线电专家等。被邀请的单位和苏联专家,由秘书处提出名单,送学校领导审批,在政治上均有一定的要求。

同时为了丰富科学讨论会的内容,筹备委员会决定在会议期间,举办教育革命展览会,以具体生动的事实反映学校建校以来特别是1958年以来教学、科研、生产劳动等方面的成就。因为展览会的筹办工作量很大,牵涉面广,学校专门成立展出组,并在各系和部门抽调人员,参与展览会的筹备工作。

12月30日,学术组召开第一次会议,研究各系推荐到科学讨论会的重点学术报告题目,并于1960年1月10日、20日分别召开两次会议,审查各系提交的学术论文。

从12月起,电讯系(一系)、无线电系(二系)、电子器件系(五系)和外语教研组等分别展开了讨论,总结科研成果,交流科研经验。师生员工都以极高的热情参与科学研究,对已完成的项目进行整理和提高,积极撰写并提交论文,还未完成的项目更是加班加点,力争赶在科学讨论会前完成。

三、第一次科学讨论会的召开

经过四个多月的紧张筹备,1960年3月12日上午9时,成电第一次科学讨论会在教职工食堂三楼隆重开幕。来自一机部所属各高校和北京、天津、哈尔滨、上海、南京、广州、武汉、太原、西安、成都等地的27个兄弟单位的254名代表应邀参加会议并参观了教育革命成果展。教育部、一机部教育局、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发来贺电、贺信。

院长谢立惠致开幕词。副院长王甲纲做了关于“我院科研工作1959年的总结,1960年的任务”的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1959年,学院共完成科研项目866项,其中理论性研究342项,新产品试制153项,编译教材、讲义等125种,新建和扩建专业实验室53个,自制实验仪器设备193种。1960年的主要科研任务包括组织力量突击尖端科研项目、壮大科研队伍、建立专门的研究室、推广并转化科研成果、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研究所和兄弟院校的合作、健全科研管理机构、加强科技情报工作等。 

13日上午,举行了科研工作经验交流报告会。我校马列主义教研室主任李晓南、生产管理处副主任施天任、第五系党总书记郝光、副书记曾光烈、三系系主任毛钧业等分别做了“捍卫党的教育方针,驳‘教育质量降低了’的谬论”、“关于土洋结合,自力更生,我院自制仪器设备的情况”、“五系科学研究工作情况的介绍”、“503教研组的成长”、“三结合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良好形式”的发言。下午,参会代表分组进行了讨论,并参观了我校各个实验室。

14-16日上午,参会代表分成五个大组,分别在张铣生、陈湖、陈尚勤(第一分组),顾德仁、钟祥礼、徐秉铮、史钟奇(第二分组),毛钧业、曲喜新(第三分组),沈庆垓、刘树杞、裘明信(第五分组),唐建南、冯志超(第六分组)等的主持下,围绕50个专题进行了学术报告和讨论。

会议对在科研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32个先进集体和93位先进个人予以表彰。其中,五系、101教研组、205教研组、503教研组、外语教研组、附属工厂获得一等先进集体奖励;许宗藩、罗惠明、徐秉铮、钟道富、孔祥生、郁曾倩、陈宏猷、刘盛纲等8人获得先进个人一等表彰。

与科学讨论会同时举办的教育革命成果展,共展出了七大类成果,包括学院开展科研工作的总体情况,无线电材料与元件、电子器件、通讯设备、电子计算技术、无线电定位以及基础课开展科研的情况,充分展示了学校在尖端、自制仪器、实验设备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具有的水平,收到了很好的效果。3月17日,国务院副总理聂荣臻元帅来校视察,他在题词中写道:“看了展览很高兴,望继续努力,获得更大的成就”,并指出,“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国防建设及国民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成电有了很好的基础,还应加强各方面的工作,使学校发展的更快更好。”

1959年3月16日,成电第一次科学讨论会顺利闭幕。院党委书记蒋崇璟在大会总结中肯定了科学讨论会的意义。他指出,在全国大办无线电的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干部,科学研究也是高等学校的重要任务。参加会议的兄弟单位代表在发言中表示,要加强彼此的协作,共同为迅速发展祖国的无线电事业贡献力量。

第一次科学讨论会的召开,展示了成电在科研方面的成就和实力,扩大了学校在无线电领域的影响和知名度,也活跃了学术空气。会后全院掀起了学先进、赶先进的热潮,师生参与科研工作的热情和信心都大为提高。科学讨论会也密切了学校和兄弟厂、校、所之间的联系,为相互间的协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促进了学校科研工作的持续发展。




清水河校区:成都市高新西区西源大道2006号电子科技大学主楼B2-602
沙河校区:成都市成华区建设北路二段四号电子科技大学主楼中326
联系邮箱:uestcaa@uestc.edu.cn;alu@alu.uestc.edu.cn

联系电话:028-61831046 / 61830927 / 83207318

  • 校友微信平台

Copyright © 电子科技大学校友会 1985-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503178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