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接触校友是在60周年校庆,当时负责五、六十年代的校友的接待和服务,虽然相聚短暂,却感动于校友们对母校的赤子之心。后来,当我得知校友总会在筹建成电志愿者校友返校服务团队的时候,便主动报名成为了其中一员。
今年五月中旬,1975级通信学院的校友相约回到母校,纪念他们毕业四十年。为了这次相聚,校友们从4月初就开始策划,而我接到接待任务后也开始准备接待的工作。电话联系校友时,听到那头陌生的话音里藏着的对返校的期待之情,这激励起我作为志愿者要把校友们的行前安排做好的责任心。等一切安排妥当,校友们返校当天,不仅要做好参观校园的向导,还要营造校友间互叙同窗情、母校情的氛围。
那天,75级的返校校友在路上跟我畅谈起来,“毕业四十年了,这是我们第一次聚这么齐,但是仍有些遗憾。同学里有两个已经不在了,永远的离开了我们,还有四个同学失联了,怎么也无法联系到他们。今天大家能够相约回到母校,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极其高兴的事情。”他还说,“小卜,你能想象吗?有的人是毕业四十年来第一次见面!”或许我真的无法想象。四十年前,他们用5分钱打一大锅的炒白菜,四五个同学一起分享着。四十年后,他们或老或走,带着人生的印迹和积累了半辈子的经验,是怀着怎样的心情,重聚于这个曾经滋养过他们青春的校园。
当校友们在图书馆偶然发现1975年他们一起在农场劳作的照片时,个个都激动万分。泛黄的黑白照片使他们脑海中浮现出当年的青葱岁月。一晃这么多年过去,彼时意气风发,神采斐然,虽今日精气仍足,却早不是当年那个四碗饭下肚还觉空空如也的少年。目光移至身旁,遂转念一想,管他少年暮年,旧日只可追忆,惟惜今日情长。
光阴荏苒,年轻的心犹在。消逝的只有时间,逝不去的是共度的青春时光和从不曾间断的对母校的情思和挂念。即使脸上的皱纹一条条加深,照片中的人儿依旧是那个课间与自己打闹嬉戏互相调侃的那个人。我们对待彼此的心还是那么赤诚。校史馆和图书馆三品堂珍藏着校友们尘封的记忆,等着他们来访,将闸门一一打开。记忆的洪流瞬间倾泻,延绵不绝,校友们流连于此,仿佛回到某个沙河银杏树下阳光明媚的午后
回到母校,校友们通常做的第一件事是打开相机。目之所及都要留一份在心田,另一份在相机。脑海里是返校的美好之感,相机里永葆的是充满同窗情谊的画面。无论身在何时,位于何处,这秘方都将会带他们重回魂牵梦绕的母校身旁,依偎其左右。
校友们寄挂着同窗,怀念着母校,同时也关爱着母校怀里这群尚在成长的年轻一代。每每和他们交流,校友们投来的都是关切的眼神,言语里也尽是家人般的体贴。邀请我们和他们一起用餐。说着:“大家都是一家人。”待饭菜上桌,又要给我们夹菜,说:“你还年轻,要多吃点”。受宠若惊的我有些手足无措。不曾相识,只因为“校友”二字而备受长辈们的关爱,这是我从来没有过的经历。我也因为这样的经历,对校友的理解更加深刻。我觉得很幸运,可以和这些可爱又可敬的长辈成为校友。前几天,一位保持联系的校友还问我毕业读研的进展,随意交谈时不经意的一句话,他都还记得这么清楚。更让我不禁想“校友”二字的情深义重。
当临近黄昏,校友们即将离开校园,跟你道一声又一声的谢谢时,我也会为自己能给校友们提供一点帮助而寻找到作为志愿者的价值。之后校友们还发短信给我,其中不约而同的提到两点,一是祝我学业进步,二是对母校深深的祝福。是啊,UESTC是校友们,也是我们在校学生们,相识、相知的纽带!
亲爱的学长学姐,欢迎您常回母校看看!我们成电志愿者校友返校服务团队在母校迎接您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