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

学校新闻
位置: 首页 > 新闻 > 学校新闻 > 正文

3A6AA

9月3日,电子科技大学在清水河校区体育馆隆重举行2024级研究生开学典礼,共同迎接1258名博士研究生、6669名硕士研究生以及来自48个国家的281名硕博留学生、358名中电科集团课程代培班的同学来到电子科技大学。校长胡俊以“为教育强国而研,精彩无限”为主题,向新生们讲了开学第一课,勉励同学们厚植家国情怀、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勇于探索创新、培养扎实的学术本领,恪守学术道德、弘扬良好的学术风尚,在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上,奋力绘就“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皆可精彩”的崭新画卷。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媒体同步直播了典礼盛况。

5294C

为教育强国而研,精彩无限

——2024级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致辞

校长  胡 俊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隆重举行2024级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共同迎接1258名博士研究生、6669名硕士研究生、来自48个国家的281名硕博留学生、358名中电科集团课程代培班的同学来到电子科技大学。在此,我代表学校和曹萍书记,对同学们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同学们,你们凭着激情、智慧和汗水,突破重围汇聚电子科大,即将在这里开启大家崭新的人生篇章。你们当中,有的潜心科研,成绩斐然。基础与前沿研究院博士生胡秋月等同学,勇于在科研领域不断探索,长期从事0到1原创研究,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有的创新实践,敢于竞争。电子学院的硕士生甄秋童等同学,在科技赛道上奋勇争先,斩获2023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金奖、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冠军等奖项,实现了创新实践能力和成果转化的双丰收。有的心有大爱,服务社会。通信抗干扰全国重点实验室的硕士生王世宇等8名同学,赴贵州岑巩县和四川康定市支教,用1年不长的时间,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留下希望的种子,让青春在服务国家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中绽放光彩。

以上同学所代表的2024级研究生新生群体,展现了同学们勇于探索、追求卓越、服务社会的青春风采和精神风貌,你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了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在你们身上,我们看到了电子科大未来的希望。

DD56A

同学们,研究生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顶端,不仅承载着培育拔尖创新人才的崇高使命,更肩负着实现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驱动科技进步与创新的重任。经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大家已经具备了比较扎实的专业基础,形成了主动探索的习惯,掌握了开展科研的基本方法。在即将迈入新征程之际,我代表学校提几点期望,与大家共勉。

第一,厚植家国情怀,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现代大学自诞生之初就注定与时代需求和国家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体现的是责任,体现的是担当。科学研究既要追求知识和真理,也要服务于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这也是我们成电人一直坚守的使命担当。从国内第一台全电子交换机、第一套光纤通信系统、第一代彩色电视制式标准,到开启功率器件全球新里程碑、引领太赫兹技术前沿新进展,再到电磁辐射控制材料突破“卡脖子”、战略性电子器件亮出“杀手锏”,学校连续两次获得“高新工程突出贡献奖”。建校68年来,一代代成电人迎难而上、勇于创新,为国防现代化和民族电子工业发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踏上新征程,党的二十大提出,到2035年要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2024年是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实施“元年”,距离教育强国目标实现只有11年了。放眼世界,围绕科技制高点的争夺空前激烈,各国都在争相布局,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图抢占未来竞争优势地位。面对复杂激烈的竞争形势,你们作为被寄予厚望的“强国一代”,强国建设将与你们的成长同频共振,希望大家在未来的学习、科研和生活中,树立追求真理、探索未知、创造新知的远大志向,大力弘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将目光聚焦到国家战略需求和紧迫需要上,把个人的学术追求同国家和民族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做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的真学问,立志为强国建设而“研”。

DAB58

第二,勇于探索创新,培养扎实的学术本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学研究向极宏观拓展、向极微观深入、向极端条件迈进、向极综合交叉发力。” 这“四个极”精准地概括了当前科研领域的重点方向和发展趋势,体现了科研活动需要不断突破人类认知的边界,通过原创性、颠覆性的技术创新和科学研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

同学们在专业学习和科研工作中,要深刻了解科技发展的趋势,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以创新创造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要敢于打破学科边界,多开展跨学科、多领域的交叉融合,培养自己跨学科交叉、知识综合和系统集成的能力,在不同领域交融碰撞中,开拓新视野、启迪新思维,发现新可能、寻找新突破。比如,近些年很火的人工智能、自动驾驶、脑机接口、太空探索、新材料新能源等前沿领域的研究,没有哪一个是单一学科技术能够支撑的,都需要进行跨学科的交叉融合。我校2022年获得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的2项成果:首次发现并证实玻色子奇异金属、二氧化碳人工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都是跨学科,甚至跨团队协作的结果。

E725C

第三,恪守学术道德,弘扬良好的学术风尚。“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为人如此,科研亦如此。诚信是科技创新的基石,求真是学术的第一要义。研究生作为国家培养的高层次人才,不仅要努力成为科技创新的排头兵,也要成为社会风尚的引领者。要脚踏实地做学问,保持对学术研究的敬畏之心,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坚持学术诚信,恪守学术道德,抵制学术不端行为。

我们已故的校友、“布鞋院士”李小文教授,作为全球遥感基础研究领域最顶尖的两三位科学家之一,一生生活简朴,不求名利,严谨治学,醉心科研。还有我们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的3个教师团队(太赫兹科学技术研究中心教师团队、电磁辐射与散射教师团队、雷达探测与成像教师团队),他们都是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和求实求真的学术作风坚持做真学问,出真成果,树立了我们成电人良好的学术风尚。正因为具有良好的学术风尚和优良传统,我们学校在教育部组织的博士学位论文抽检工作中连续八年零问题。

同学们,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青年:“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今天开始,你们将翻开新的人生篇章。前方还有很多未知的、不确定的甚至是急难险滩要去闯,也有更加广阔的舞台等待你们施展才华。成电因国家号召而生,为民族复兴而强。在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上,希望同学们秉承“求实求真、大气大为”的校训精神,把个人发展融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奋力绘就“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皆可精彩”的崭新画卷。

最后,衷心祝愿同学们在成电学有所成、精彩无限。

谢谢大家!


清水河校区:成都市高新西区西源大道2006号电子科技大学主楼B2-602
沙河校区:成都市成华区建设北路二段四号电子科技大学主楼中326
联系邮箱:uestcaa@uestc.edu.cn;alu@alu.uestc.edu.cn

联系电话:028-61831809/61831019/ 61835555/83207318

  • 校友微信平台

Copyright © 电子科技大学校友会 1985-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503178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