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文化

成电拾忆
位置: 首页 > 文化 > 成电拾忆 > 正文

编者按

本文节选自《成电拾光》第二季(出版于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让成电铭记——忆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早期筹建者周玉坤先生》一文(内容略有删改)。本文根据李乐民院士、陈艾教授、张兆镗教授、张筱东教授、周玉坤之子周平平的采访及《电子科技大学志》等有关材料整理而成,整理者:邓长江。

周玉坤,1902年2月出生于江苏扬州。1924年毕业于南洋公学(交通大学的前身),随后担任浙江省电话局总工程师,引进、安装了中国第一个自动电话交换总机。1952年全国第一次院校调整,他调往交通大学电讯系并担任系主任。1956年他响应国家号召,组织交通大学电讯系全体师生西迁至成都,为建设新中国第一所电子科技高等学府——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做出了积极贡献。到成电后,他担任了成电有线通讯系主任,并当选为四川省政协委员,四川省人民代表和九三学社会员。2004年去世,享年102岁。


PART 01 

 四海漂泊心系祖国 满腔热忱筹建成电

1924年周先生从交通大学甫一毕业,担任了浙江省电话局总工程师,在他主持下引进、安装了中国第一个自动电话交换总机,这在中国的电话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随后他出任英国通用电气公司驻香港总工程师。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从1933年起,他独自一人远赴海外留学、访问。他研究并收集了大量的长途电话通讯系统、传输网的建设资料,翻山越岭、不辞艰辛地拍摄了几千张其他国家先进的架设在市内、郊区、公路、山区野外的长途电话线路照片。一方面为他以后回国在大学教授电话电报通讯专业课和著书立说准备了大量丰富的资料,另一方面也为自己祖国电话事业的发展积攒着力量。

1938年周先生回到了祖国。面对国难家破之时局,周先生满腔愤慨,谋生之际亦在思索如何为国尽力。原交通大学的同班同学、当时的交通部部长曾养甫专程到昆明找到周先生,请他参加筹建滇缅铁路。周先生遂毅然放弃了外国公司的高薪工作,参加了滇缅铁路筹建,并任电讯工程师,负责铁路通讯工作。

周玉坤先生(1989年)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进行院系调整,周先生被调至交通大学,并被任命为电讯系主任,职称评定为二级教授,后被选为交通大学教育工会主席,上海市政协委员。1953年时任交通大学校长的朱物华介绍周先生加入了九三学社,对周先生工作积极认真、爱国的态度赞赏有加。

1955年,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亲自决定成立全国第一个无线电技术的专业大学。由副总理薄一波、二机部部长赵尔陆主持,在北京召开会议,周先生还受到周总理的接见。7月21日,成都无线电技术学院筹备委员会正式成立,立即开始了紧张的筹建工作。在筹委会上,周先生提出了将“成都无线电技术学院”改为“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的建议,他认为无线电不能涵盖学校的主干专业。他的建议得到了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同年9月19日,高教部发文将成都无线电技术学院更名为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后来由学校请郭沫若先生题写了校名。


PART 02  

为人表率举家西迁   殚精竭虑奠基一系

周玉坤先生一家抵达成都火车站

(图中小孩为周玉坤年仅三岁的儿子周平平)

为了新中国的第一所电讯大学,为了总理的信任与嘱托,周先生满怀革命教育工作的热情,东奔西跑地出差、开会、规划、筹建新校舍。多次向交通大学全电讯系师生员工介绍情况,积极、热情地介绍成电的宏伟蓝图、发展远景,动员全系师生员工响应国家号召,迁往祖国大西南去建功立业。正是由于周先生的积极推动,电讯系师生、教辅人员近400人及仪器设备,全部登上了当时全国最大的“江新”号轮船,向着目的地成都进发。,才有了电讯系师生西迁的壮举。

迁到成电后,由于教学主楼及居住区尚未完全建好,全体师生员工都在公共食堂用餐,住房则是借附近工厂的工人宿舍,厕所也未完工,只有临时作为公共厕所的茅草棚,一下雨满地泥泞,不少人都摔了跤。上课是在“边建边教”的主楼,还和着“交响乐”(建筑施工的声音)的伴奏。虽然条件如此艰苦,但周先生始终以最大的热情任劳任怨地、忠诚努力地工作,他用自己的表率和关怀帮助在困难环境中不安心的同事和同学们。

周玉坤来成电后参加会议

张兆镗和张筱东是交通大学1953级电讯系的学生,陈艾是1954级学生。在三位老人的记忆中,周玉坤始终是他们心目中敬仰的老师。有一件事张兆镗印象特别深:1953年他高考后顺利进入交通大学电讯系,在新生迎新晚会上认出了周主任正是自己两个月前参加高考的监考老师之一,这让张兆镗欣喜不已。张筱东回忆道:“周老师来成都后继续给我们讲‘电讯线路’课,他那个时候已经50多岁了,所以讲课时一般都准备两副眼镜——一副老花镜,一副近视镜,两副眼镜轮换着用,十分专注。当时周先生开设的课程叫“电讯线路”,课程特别注重工程实践,对提升同学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很有帮助,同学们普遍感觉收获很大。

根据李乐民院士回忆,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周先生为筹建学院付出的心血。周先生为了筹建一系,事必躬亲,一一过问,殚精竭虑。在他的努力下,以交通大学的教师为主要班底,一系很快就搭建起来了,它就是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的前身。在1956年招生的5个专业中,其中就有有线电设备设计及制造,一系下设市内电话、长途电话、电路3个教研组。同时他又根据学院的发展需要,积极筹建三系(无线电零件系)。而这两个学院对学校的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周先生对学校专业的创建和以后的发展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PART 03  

君子之行家国天下  一生坦荡初心不改

周先生在成都机械研究所一直工作到1976年退休。1978年上海市金山石化总厂聘请他担任上海金山石化专科学校顾问,继续为中国工业教育发挥余力。

1986年周玉坤先生返校定居,成电建校30周年时,成电交通大学校友会联谊会合影

1986年,成电庆祝建校30周年时,时任党委书记原钧、院长顾德仁代表学校诚挚邀请周先生回校居住。函文中写道:“您是成电建院元老之一,在1956年筹建学校及以后的教学和担任系主任领导工作中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我们诚恳地邀请周老教授夫妇来我院定居……”

作为老一辈知识分子,周玉坤始终秉承着中国传统儒家知识分子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信念。他说:“我虽年事已高,但体力尚充沛,有生之年把自己的一技之长献给祖国的四个现代化是我最大的愿望。”为此他不辞辛劳,积极争取海外亲友回国参加祖国建设。在周先生的努力下,1985年赵曾珏回国时受到时任上海市委书记江泽民同志接见和宴请,周玉坤也参加了宴会。随后赵曾珏到北京又受到邓小平同志接见。1993年,江泽民同志参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西雅图会议又会见了赵曾珏。1994年赵曾珏参加国内第一次咨询会时又一次受到邓小平同志接见。

2020年4月22日,习近平在西安交通大学参观考察时充分肯定了交通大学老教授们的西迁精神并指出:“‘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60多年前,周玉坤先生正是西迁大军中的一员。周玉坤自觉把个人选择融入国家需要之中,以自己的言行阐释了“西迁精神”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内涵和老一辈知识分子深厚的爱国之情、永远听党指挥跟党走的家国情怀,诚为知识分子之楷模,民族复兴之动力。

2004年4月14日,周老以102岁高龄在成都逝世。每当我们站在宽阔的主楼广场,面对熟悉的主楼,仿佛又看到慈眉善目、两眼炯炯有神的周老微笑着向我们款款走来。

先生之举,历史不忘,祖国不忘,成电不忘!

2003年4月,陈艾教授等人探望周玉坤先生并庆祝其101岁生日



清水河校区:成都市高新西区西源大道2006号电子科技大学主楼B2-602
沙河校区:成都市成华区建设北路二段四号电子科技大学主楼中326
联系邮箱:uestcaa@uestc.edu.cn;alu@alu.uestc.edu.cn

联系电话:028-61831809/61831019/ 61835555/83207318

  • 校友微信平台

Copyright © 电子科技大学校友会 1985-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5031788号-1